(中央社記者羅元駿台北7日電)台灣拚2050淨零碳排,金管會創新處長胡則華今天分享,金管會持續嚴格審查ESG基金的投資策略與標的標準,目前共有53檔ESG基金,規模持續成長。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台灣ESG基金規模達新台幣8965億元、年成長逾82%。
胡則華今天出席由台灣ESG城市淨零突破協會主辦的「放眼世界:永續突破與負責任投資對話高峰會」,並以核心策略、政策工具、市場現狀與未來展望4大方向分享。
核心策略部分,胡則華說明,為達成資源整合與轉型,透過資金引導企業投入減碳、低碳及永續發展,鼓勵金融業運用授信、債券、ESG基金等工具推動企業轉型。金融業也組成「金融業淨零碳排工作群」協助設計指引、蒐集氣候與企業數據。
胡則華表示,政策工具方面有資料庫建置,上市櫃公司數據由證交所蒐集,中小企業資料則透過銀行問卷調查整合。此外,開發永續報告書自動生成平台,讓企業能簡化永續揭露的程序。
針對台灣上市櫃公司,胡則華強調,目前有5大行動目標,分別是淨零轉型、永續治理文化、精進永續資訊揭露、強化利害關係溝通與推動ESG評鑑及數位化。其中,在永續治理部分,要求上市櫃公司設置永續委員會,高階經理人薪資也必須連結ESG績效,促企業持續轉型。
市場現狀部分,胡則華分享,台灣上市櫃公司2021年的永續報告書,若以市值計算、在國際評比中揭露比率達90%,其中又有80%經第三方確信,顯示台灣永續揭露在質和量都優於全球平均。
至於現行金融工具的選擇,胡則華提到,目前台灣有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等商品可供企業選擇發行。ESG基金部分,金管會也都是以嚴格審查投資策略與標的標準,目前有53檔ESG基金、規模也持續成長。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2月底資料統計,目前台灣境內ESG基金共53檔、規模達8965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4913億元,年增逾82%。
展望未來,胡則華提到,2026年金管會要求資本額100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需依ISSB準則的S1、S2揭露永續資訊並與財報同步。金管會也將參考英國制度計畫推出綠色證券標章,表揚永續表現優異企業。
另外,金管會也鬆綁保險業資金投入公共建設門檻,推動地方政府發行永續債。證交所與櫃買中心也成立輔導團,協助政府與企業符合永續金融規範,提供法律與策略支援,讓台灣逐步邁向2050淨零目標。(編輯:楊蘭軒)11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