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推紅樹林碳匯有疑慮 應優先保護自然濕地

圖為國家重要一級濕地保育區馬太鞍濕地。(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國家重要一級濕地保育區馬太鞍濕地。(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8日電)農業部及海委會提出海草復育及紅樹林植林的自然碳匯方法學草案,目前在環境部審查。有學者呼籲,紅樹林擴張能力極強,成熟的紅樹林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應優先保護自然濕地。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今年4月預告由農業部及海洋委員會共同提出的「海草復育」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並於9日召開首次審查會議。

氣候與自然碳匯倡議團隊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應將「增匯」與「減碳」目標分開.參照「濕地保育法」優先保護自然濕地精神,拒絕紅樹林入侵,以強化碳匯法治。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研發長林惠真認為,種紅樹林就像種檳榔,可能有些經濟(碳匯)收益,但對生態的破壞卻很大;對於以種海草、紅樹林等損及自然海岸方式強推增匯計畫,他呼籲,必須停止。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進一步說明,紅樹林的擴張能力極強,成熟的紅樹林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對水鳥和底棲生物,特別是特有種招潮蟹的生存構成威脅.且紅樹林的擴張阻礙了排洪,導致環境劣化和小黑蚊的孳生,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施習德說,政府單位應綜合生態學者、水利單位和農業部門的意見,致力於保護和恢復原生鹽沼和泥灘地,讓海岸生態系發揮其自然功能。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以彰化大城鄉與芳苑鄉為例,2地屬於嚴重地層下陷管制區極易淹水區域、緊鄰濁水溪,富含有肥沃的有機質,使海茄苳一年就可開花結果繁殖下一代。密密麻麻的海茄苳讓原本豐富的生物量大幅減少,及河道縮減影響排洪增加淹水風險。

「紅樹林植林」、「海草復育」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計畫主持人、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告訴中央社記者,他也認同紅樹林應該要管理、不能讓它擴散,在方法學中也提到要針對生態慎審評估,與團體呼籲並沒有不同。

林幸助強調,方法學預設種植處是在原本就有紅樹林的地方,當然不會要求要種在自然保育濕地;紅樹林、海草床等自然碳匯是在窮盡節能減碳措施之後,來彌補不足的部分,並不是減碳的主力。

林幸助補充,藍碳當然也有其生物多樣性的效益,碳匯只是附加價值,讓企業願意投入、認養,國際間也有許多大企業朝增加自然碳匯的方向努力,不論是種樹或紅樹林也都只是選項之一。(編輯:陳清芳)1130718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