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基金會攜手台大 研究有機稻田增匯減碳方法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前左)與台大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前右)2日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進行有機水稻田的增匯減碳耕作試驗,未來盼協助農友取得產品碳足跡和碳權證明。(慈心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13年7月2日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前左)與台大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前右)2日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進行有機水稻田的增匯減碳耕作試驗,未來盼協助農友取得產品碳足跡和碳權證明。(慈心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13年7月2日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日電)慈心基金會與台大生農學院簽署合作,雙方將接軌國際標準,針對有機水稻田共同開發增匯減碳的方法學、碳排係數盤查等技術,盼未來助農友取得產品碳足跡和碳權證明。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基金會長年推動有機農業、種樹造林、永續蔬食、淨塑護海等環保行動,致力於為台灣農業與環境永續接軌,攜手農友及產官學各界,朝向永續農業淨零碳排目標,實踐地球公民責任。

慈心基金會與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接軌國際標準,針對有機水稻田增匯減碳的方法學、碳排係數盤查、查驗方法等重要技術開發;基金會也將配合計畫,進行有機水稻田的增匯減碳耕作試驗,盼協助農友取得產品碳足跡與碳權證明。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地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加劇,農業能對溫室氣體減排及增匯作出貢獻;此次與台大生農學院合作,開發有機水稻田增匯減碳等技術,希望為有機農業政策提供實務經驗作為參考。

蘇慕容提到,減少水稻田排放甲烷氣體的解決方式,不外乎減少土壤的新鮮有機質、避免田區長時間湛水,但是沒有泡水的稻田容長出雜草,目前有機農法尚無類似除草劑的農藥可以克服。

慈心基金會與台大生農學院合作,提供雲林慈心大自然莊園有機田區與附近慣行田,以傳統管理方式對照,採節水、覆蓋紙製抑草蓆、移除稻稈等3種處理方式,請台大生農學院進行碳盤查等資料蒐集與分析。

透過雙方的合作,期望找出並驗證有機水稻田能有效減少甲烷、氧化亞氮等氣體排放的耕作方式及數據,有助於未來協助農友取得碳權,鼓勵更多農友加入有機農業。(編輯:陳清芳)1130702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