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增匯不只造林 春節後可望添土壤管理方法學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4日電)全國森林碳匯已可抵減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7.36%,農業部並設定2040年增匯10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且不只造林。農業部說,可望在春節後增加數種改進農業土壤管理的方法學。

根據農業部估計,全國森林碳匯年約吸收215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可抵減全國溫室氣體排放2億8311.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7.36%;為促進國家目標2050年淨零排放達成,農業部再設定2040年要增加1000萬公噸碳匯目標,約是全國森林碳匯的一半。

碳權交易上路象徵排碳有價,要取得碳權至台灣碳權交易所交易,須依照環境部公告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方法學」操作,並擬計畫向環境部申請送審。

農業部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所掌管的造林專案、人工林撫育及竹林經營專案,已有可操作的方法學,資源永續利用司已再彙整數種方法學,擬於2月初送環境部審查,預計春節後展開審查,通過後公告。

資源永續利用司說明,整體來說,現在積極研議的是「改進農業土壤管理的方法學」,像是「草生栽培」,就是在裸露的土壤上種植一些草,可減少土壤裸露被下雨淋洗、風蝕,可促進土壤有機質固定、減少流失或被擾動,藉此增進土壤的固碳性。

其次與肥料有關的方法,例如使用有機肥也可以增加碳匯,因為從肥料產製到施用的整體過程,碳排量都比製作、使用化肥低。又例如使用經過精準加工處理製成的緩釋型肥料,肥料中的養分釋放速度可與作物的吸收速率相吻合,提高養分利用率、省肥,減少碳排。

改變肥料施用方式,也是減少碳排的方法之一,例如「深施」,可減少肥料釋放到空氣中,可有較長時間的施肥效果。

改變耕作方式也能增進碳匯,例如低耕犁可減少土壤因為翻動,進而跟地表空氣產生化學作用散逸出溫室氣體的量。

另外,研究顯示使用微生物製劑或是真菌,可調整土壤的團粒結構,強化把碳抓在土壤裡的效力。(編輯:管中維)1130214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