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日電)為增加台灣本土自然碳匯計算基準,農業部設計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並送環境部審查。環境部表示,1月底已預告方法學草案,後續仍需專家學者審查,難以估算此方法學實際能上路的時間。
農業部今年1月11日去函環境部,辦理「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審查。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已於1月26日進行草案預告。
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是草案預告期間,預告期為15天,收集各界意見,接著會進行專家委員審議,按程序辦理。
黃偉鳴說明,方法學的審查類似審查環評案件,有分初審及大會。氣候署會邀集委員先組成專案小組審查,初審以召開2次為原則,初審處理完(包含申請單位修正、補件完備)之後再送審議會(大會)審查,通過後才算是方法學確立。
黃偉鳴表示,因為方法學是未來各界依循標準,因此要更謹慎處理,目前比較難掌握何時能完成上路。
目前台灣森林碳匯計算的方法學僅「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農業部去年8月升格後,原林務局也成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當時表示,會向環境部申請新的森林碳匯計算模式。
根據草案,此專案所定義的森林,即專案申請前已是森林、毗連土地面積大於0.5公頃、樹冠覆蓋率10%以上,或於原生育地林木成熟後符合前述條件,但不包括供農作使用與都市使用的土地;另外,此方法也不適用竹林經營。
根據資料,農業部以隸屬於林業署新竹分署竹東事業區第7林班、第55林班及第86、87林班內租地,林地面積分別為124.51、42.08及45.56公頃,森林經營面積總計212.15公頃進行估算。
資料指出,林木生長可將大氣中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量儲存於木材中,收穫木材並製成林產品將延長碳保存效果,在經營期間進行撫育作業,除優化林木生長形質,亦能促進林木生長。預期於專案計入期內的年平均碳吸存量為547.9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編輯:張雅淨)11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