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4日電)改善空氣品質,環境部提出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除細懸浮微粒,也首度新增臭氧目標,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數要改善8成,另外也鎖定中南部,針對重要污染源加強管理。
環境部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113年至116年),將結合9大部會,共同投入新台幣766億元改善空氣品質。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今天在記者會指出,第一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已在去年底完成,環境部接續提出第二期方案,有別於第一期主要著重於汰換高污染的產業鍋爐、車輛,第二期方案以提升區域空氣品質並結合淨零政策為主。
張順欽說,第二期空氣品質將改善2種空氣污染指標污染物,包含細懸浮微粒(PM2.5)以及臭氧(O3),前者希望民國116年平均濃度改善至13微克/立方公尺,後者則是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數,較108年改善8成。
張順欽也提到,第二期方案9大部會將跨域合作共同打造清新空氣,其中環境部規劃投入79億元,除持續加嚴排放標準降低工廠及車輛污染排放外,也將補助電動公車、增設充電樁及優化電動公車路網,創造電動車友善環境,而經濟部則規劃投入約18億元用於工業輔導改善、電動物流車、電動機車能源補充設施;交通部及農委會等部會預計投入約19億元於綠色運輸及改善河川揚塵。
此外,在跨部會合作下,台電、中油、中鋼、中華郵政等國營及政府轉投資事業,規劃共計投入650億元分別進行製程改善、提升防制設備效率、郵務車電動化等對空氣污染改善的有效措施。
張順欽也提到,第二期方案將加強中南部空污管理,將針對中南部重要污染源包含台中電廠、中龍鋼鐵、興達電廠、中鋼、中油等加強減量,另外地方政府2月底必須提交空氣污染防制計畫,也因地制宜要求納入重點措施,像是雲林必須有河川揚塵、石化業管制,彰化要針對焚化廠優化空氣污染防制設備等。
張順欽說,2050淨零目標充滿挑戰,第二期方案將持續提升行業減量技術、強化車輛及機具管理、推動減污減碳共利策略並加強特定季節應變,透過跨部會、中央與地方合作改善污染問題。(編輯:李亨山)1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