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推廢棄葡萄藤腐化成堆肥 成功減碳2205公噸

彰化縣大村鄉第七公墓目前暫置1500公噸葡萄藤枝條,縣府攜手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共同推動葡萄藤資源化計畫,透過破碎處理,施用木質分解菌腐化、堆肥,不僅解決廢棄物問題,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彰化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鄭維真傳真  114年2月24日

彰化縣大村鄉第七公墓目前暫置1500公噸葡萄藤枝條,縣府攜手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共同推動葡萄藤資源化計畫,透過破碎處理,施用木質分解菌腐化、堆肥,不僅解決廢棄物問題,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彰化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鄭維真傳真 114年2月24日

(中央社記者鄭維真彰化縣24日電)彰化葡萄種植面積約1150公頃,目前大村鄉第七公墓已暫置1500公噸廢棄枝條,縣府攜手台中區農改場等施用木質分解菌腐化,供農民作堆肥,成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

彰化縣政府今天在大村鄉第二、第七公墓舉行「農廢循環再利用,公私協力共創永續環境」記者會,由縣府農業處、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大村鄉公所、大村鄉農會、榮成紙業公司及翰琳能源公司共推葡萄藤資源化計劃。

農業處指出,彰化縣葡萄種植面積約1150公頃,每年產生超過6000公噸枝條,農民過去普遍採露天燃燒,但近年環保意識提升及淨零碳排政策推動,已禁止露天燃燒,如何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農糧剩餘資源,成為環境永續與農業循環重要課題。

大村鄉第七公墓目前暫置1500公噸枝條,透過破碎處理後,由台中區農改場施用木質分解菌進行腐化及堆肥化試驗。

台中區農改場表示,腐化後可提供農民作為有機堆肥使用,還肥於田,不僅解決廢棄物問題,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推動綠色循環農業發展。

農業處表示,使用台中區農改場試驗腐化的堆肥,可降低基肥使用成本,減輕農業負擔,更能提升農糧剩餘資源附加價值,有興趣的農民可洽詢台中區農改場或大村鄉公所索取。(編輯:郭諭儒)1140224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