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碳權抵排放設10%上限 日本盼企業落實減排

(中央社東京5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政府將在2026年度正式實施碳排放量交易(碳交易)制度,並在本週決定擬限制購買碳權的上限為排放量的10%,希望促進企業減少排放。日本政府未來將評估下調這個上限。

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即俗稱的碳權)是指允許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的許可額度。企業或組織可透過購買碳信用額抵銷運營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達標淨零排放。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經產省在本月2日首度召開的相關專家會議公布上述計畫。

由於購買碳權就可被視為抵換碳排,可能降低企業積極落實真正的減排意願,美國與韓國等國有鑑於此,設有約5%到10%的購買上限。

關於碳交易,日本政府每年度將分配碳排上限額度給約300到400間公司。企業的排放量若超出配額,可向其他公司購買多餘額度,此外也可選擇支付罰款。

碳權抵換積分是透過採用節能設備、造林等方式產出並取得認證後在碳市場販售,包含由日本國家認證的碳信用(J-Credit)以及「聯合抵換額度機制」(又稱聯合碳信用機制,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等。

JCM制度為企業等機構透過提供開發中國家減碳技術與資金等資源,把部分減排量納入己方減排實績。

日本國會今年5月通過「GX(綠色轉型)推動法」(GX進法)修正案,決定正式導入碳交易,並規定日本國內碳排達每年10萬公噸以上的企業,2026年度起有義務參與。而這些企業大多是鋼鐵、石油、汽車、化學等排放量大的大型公司。

經產省預計約在本年度尾聲,彙整訂定配額的標準、配額交易價格的上限與下限等細節。(譯者:楊惟敬/核稿:陳亦偉)1140705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