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淨零碳排 小分子催化劑提升二氧化碳轉化應用

陽明交通大學參與的跨國團隊(圖)開發出全球首創的有機小分子催化劑,能顯著提升二氧化碳轉化效率及應用穩定性,在碳循環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陽明交大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14年2月25日

陽明交通大學參與的跨國團隊(圖)開發出全球首創的有機小分子催化劑,能顯著提升二氧化碳轉化效率及應用穩定性,在碳循環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陽明交大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14年2月25日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5日電)陽明交大參與的跨國團隊開發全球首創的有機小分子催化劑,能顯著提升二氧化碳轉化效率及應用穩定性,為實現負碳技術開啟新可能性,可望助力淨零碳排。

陽明交通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甲烷,不僅有供應天然氣使用的潛能,也能將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但這類負碳技術在成本與催化材料上目前仍有瓶頸。

陽明交大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玉山青年學者洪崧富,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王瑩、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資深講師王子運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碳循環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洪崧富說明,傳統負碳技術雖能有效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等有用的含碳化合物,但大多依賴於高成本的金屬催化劑,限制大規模應用的可能性;而有機小分子催化劑因成本低廉、材料易得,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但如何提升其催化效率和穩定性則是一大技術瓶頸。

為克服這個瓶頸,研究團隊利用三唑有機分子進行創新設計,研究證實能顯著提升二氧化碳轉化效率及應用穩定性,這個發現為有機分子催化劑的設計提供新方向,有助於推動負碳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且該技術還能調控產物,直接生成可供應用的煤氣,實現碳循環的永續目標。

洪崧富表示,此研究不僅突破有機分子催化劑在負碳技術中的輔助角色,更提高其成本效益和應用潛力,研究團隊提出有機小分子材料的設計原則,為擴大其產業應用奠定堅實基礎,期望未來該技術能助力於應對2050淨零碳排挑戰,並引領全球碳循環技術的快速發展。(編輯:陳政偉)1140225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