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哥本哈根4日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聯盟(EU)機構歐洲環保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表示,海運業碳排量過高,敦促該產業採取行動,加速脫碳步伐。
法新社報導,根據歐洲環保署新發布的報告,由於運輸需求增加,海運業的甲烷排放量在2018年至2023年間「至少翻了一倍」。
歐洲環保署提到,整個海運業占歐盟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至4%,並指出「這項比例亟需降低」。
歐洲環保署執行主任伊拉莫諾寧(Leena Yla-Mononen)透過聲明表示:「這份報告顯示,海運業必須加速減少碳足跡和水汙染等環境影響。」
報告強調,儘管海運業對歐洲經濟來說非常重要,但除了排放溫室氣體外,還會帶來水汙染、水下噪音汙染和海洋垃圾等問題,對人類和環境皆構成威脅。
海運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2年達到1億3750萬噸,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前相當、較2021年增加8.5%。
此外,歐洲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15年至2023年間平均增加約10%。部分地區的增幅尤為明顯,例如大西洋地區增加33%,北極地區增加32%。
漏油也是一大污染源,這類事件主要發生在北海與地中海等航運頻繁的區域。此外,來自船舶的廢水和塑膠汙染也對環境造成影響。
報告指出,漁業和海運業過去10年間產生的海洋廢棄物已減少一半,但仍難以全面追蹤汙染情況。
伊拉莫諾寧強調,必須「加速轉向更潔淨的燃料、推動永續港口與航運作業,以減少對海洋及沿海生態系統的影響」。
歐洲環保署指出,目前全球總噸位只有3.3%使用替代燃料和電池運輸,由於多個產業都在爭奪生質燃料,導致供應受限。(譯者:王嘉語/核稿:陳政一)1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