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大阪4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大阪關西世博會場附近有座看似尋常的加油站提供相當特殊油料,在一般汽油摻入5%的電子燃料(e-fuel)。這種燃料以氫與二氧化碳為原料,日本媒體形容為燃油車的「救星」。
日本「讀賣新聞」3日報導,這座加油站招牌寫有日本大型石油企業ENEOS(引能仕)的公司名,ENEOS負責提供電子燃料給日本2025年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世博)的來賓和活動相關人士所用車輛。
電子燃料若使用再生能源發電製造出的氫氣及從大氣回收的二氧化碳來生產,有望大幅減少環境負擔。而且還能利用目前的石油產品貯藏與運輸設備。
ENEOS去年9月開始在日本橫濱試驗性生產電子燃料,並持續實施商業化相關研究。
「讀賣新聞」指出,在電動車日益普及之際,對於長期居主流地位的燃油車而言,電子燃料堪稱「救星」。
歐洲已宣布將從2035年起禁售燃油新車,但也擬允許販售使用電子燃料的汽車。加上燃油車價格比電動車便宜,在新興市場國家仍相當受歡迎,以電子燃料作為脫碳的實際解方,未來有可能快速擴大應用。
根據市調公司「富士經濟」試算,電子燃料的全球市場規模預估可從2022年的18億日圓成長至2050年的62兆日圓(約新台幣12兆4200億元)。
不過,電子燃料若要普及,仍待解決高成本的問題。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的說法,生產電子燃料的成本為每公升300至700日圓(約新台幣60到140元),是加油站汽油零售價格的2到4倍,而且生產氫氣所需的電費也會推升成本。
儘管各家公司都在嘗試削減相關製造成本,三菱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河岸俊輔認為,「不論是電子燃料還是永續航空燃料(SAF),目前可能還是需要終端消費者來分擔成本」。(譯者:楊惟敬/核稿:張正芊)1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