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部:發展智慧電網及儲能 盼實現綠色生產消費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7日電)為達2050淨零,再生能源公會建議加強饋線及共同升壓站的設置,學者呼籲以科研協助淨零及調適。環境部說,政府會發展綠色科技及循環經濟,如智慧電網與儲能科技,實現綠色生產及消費。

行政院今天舉辦「第12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下午場議題為「淨零永續」。

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胡惠森引言,針對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現況,如太陽光電需盤點可設置「能源用地」土地免變更,另外需簡化手續、公權力應解決亂象等。

胡惠森並點出再生能源與以往電力設施不同之處,在於過往都是集中式發電,現在則是分布式,應該加強饋線及共同升壓站的設置。

胡惠森說,台灣的離岸風電需要金融支持,另外也建議台灣儲能的發展能納入節能方案,協助國家深度節能。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明旭說,台灣目前雖然有淨零有路徑,但調適路徑並不明確;不論淨零、調適,都涉及跨層級治理,中央、地方的投入是有落差的,如何將災害的韌性提升到氣候韌性,就是需要加入科研。

李明旭強調,即使2050達到淨零,還是無法避免氣候變遷威脅,因此短期優先因應極端災害,中期應著重調適路徑、科技與財務支持,長期則是朝轉型調適的機會創造發展。

環境部報告指出,政府會發展綠色科技及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生產及消費。

其中在發展智慧電網與儲能科技部分,將啟動再生能源電網工程,掌握再生能源發電精準度;導入電力品質調控設備、強化電力系統穩定;並強化儲能應用系統。

環境部指出,其他包含推動多元綠能政策及技術、發展再生能源檢測驗證技術;除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外,另外諸如天然氣混氫燃燒、鼓勵民間投入地熱開發、發展海洋能前瞻技術等。

儲能部分,環境部提到,政府推動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試驗計畫,支持開發及驗證碳封存監測技術,應用於試驗場域,推動碳封存商業運轉。

環境部說,政府也鼓勵學研界開發電力去碳化、替代能源與節能科技相關新興與前瞻科技,並發展接軌國際碳捕捉與封存無碳電力監測及核算驗證系統。(編輯:李亨山)1131217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