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水稻環境友善 每公頃年減碳逾10噸節水增產量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團隊研發SPRI水稻減碳環境友善,翻轉慣行農法,每年稻作每公頃共可減碳10.86噸,還節水增加產量。(屏科大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傳真  113年11月28日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團隊研發SPRI水稻減碳環境友善,翻轉慣行農法,每年稻作每公頃共可減碳10.86噸,還節水增加產量。(屏科大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傳真 113年11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屏東縣28日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隊研發SPRI水稻減碳環境友善,翻轉慣行農法,每年稻作每公頃共可減碳10.86噸,還節水增加產量,獲「2024IMV科技創新獎金競賽」非企業組生態永續類第1名。

屏科大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研究總中心特聘研究員王裕民、楊正輝,以及農園系教授林汶鑫與助理教授級研究員劉力維跟學生組成「屏科大國際灌溉研發服務中心」,以「SPRI水稻減碳環境友善」研發成果參加ESG科技創新推動聯盟辦理的「2024IMV科技創新獎金競賽」,獲非企業組生態永續類第1名。團隊致力發展水稻SPRI節水減碳生產、水稻ICT智慧化生產技術,這也是奪冠關鍵。

屏科大指出,王裕民長年推動的友善農法,以多曬田、多益生菌、多有機質及少苗、少農藥、少灌溉水、少化肥的友善農法為核心,翻轉慣行農法的耕作方式,可節省30%灌溉水,且增加稻米產量約20%,其法耕作1公頃稻田,每期可減少碳排約5.43公噸,1年2期稻作,每公頃共可減碳10.86噸。

水稻ICT智慧化生產則為團隊所研發的各種智慧化生產監控技術,包含可程式行動監控肥灌系統、可攜式田區智慧監控系統,搭載田間配置各種感測器,透過遠端智慧裝置獲取數據控制田間設備,同時建立大數據資料庫,已取得專利且獲得2024台灣創新技術發明競賽金牌獎,生產米質也獲得2020年日本米食味鑑定士協會特別優秀賞等殊榮。

屏科大表示,目前與國內三好米品牌、退輔會台東農場、關山農會、斗南農會、銀川有機米等單位合作推廣施行面積已達120公頃,明年將增加至330公頃;團隊正持續申請農業減碳排認證,開創永續環境、自然農法未來。(編輯:陳仁華)1131128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