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污染危機 全球塑膠公約倒數第2次談判加國登場

(中央社渥太華23日綜合外電報導)來自全球175國的談判代表將從今天開始就一項減少塑膠污染的全球條約進行談判。從山頂到海底,塑膠污染無處不在,甚至存在於人類血液和母乳中。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UN)主導的談判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Ottawa)舉行,談判主席瓦迪維索(Luis Valdivieso)說:「全世界指望我們達成一項新條約,這項條約將推動和引導必要的行動和國際合作,實現沒有塑膠污染的未來。」

在渥太華舉行的會議被認為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倒數第二輪談判,最後一輪談判今年稍後將在韓國舉行。

加拿大環境部長吉爾伯(Steven Guilbeault)表示,塑膠引發人類對拋棄式消費文化的依賴,「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不能在回收、禁止或創新間做出選擇,我們必須三者兼顧」。

雖然各方對制定全球塑膠公約的必要性已達成廣泛共識,但環保人士要求在2040年底前將塑膠生產減少75%,與產油國及塑膠產業間存在分歧。

由於塑膠污染可能對海洋和氣候產生嚴重影響,此事事關重大。

塑膠年產量過去20年來增加了1倍多,達到4億6000萬公噸,預計會在40年內增加2倍,且只有9%塑膠被回收利用。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塑膠占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4%,預計在2060年底前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可能增加1倍以上。

去年11月在肯亞舉行會談期間,協議草案的長度從30頁躍升至70頁,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國記下它們反對限制塑膠生產,轉而強調回收。

來自國際化學工業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emical Associations)的雅恩(Chris Jahn)表示,對塑膠和化工產業來說,回收是終結塑膠污染最有效的方法,而且環境和經濟成本最低。

來自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的哈里斯(Stewart Harris)告訴法新社,不論什麼協議都應專注在消除塑膠垃圾,他說:「我們不支持以減產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與此同時,由盧安達和挪威擔任主席的「雄心壯志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則希望解決塑膠生產問題。「雄心壯志聯盟」由包括大多數歐盟(EU)國家在內的65個成員國組成。(譯者:王嘉語/核稿:楊昭彥)1130424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