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價高、替代燃料不可靠 危及歐盟2050淨零目標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中央社布魯塞爾22日綜合外電報導)歐盟審計單位表示,由於電動車價仍高昂難以負擔,替代燃料選項也不可靠,歐盟需重新思考2035年禁售燃油新車的政策,否則可能危及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路透社報導,歐盟目標是在2050年底前達成淨零排放,這表示屆時歐盟的碳排量不會超出透過像新造林等各種措施從大氣中移除的二氧化碳量。

歐盟期望透過廣泛使用電動車來達成目標,因為陸上交通占歐盟的碳排量近1/4。

歐盟希望2030年底前能有至少3000萬輛零碳排車上路,達到目前車輛數的12%左右。然而,歐洲審計院(ECA)示警,歐盟此舉恐造成新的經濟依賴,並損害自身產業。

目前來看,如果要堅持2035年起禁售燃油新車的目標,高昂的電動車生產成本將使歐盟不得不依賴廉價進口產品,其中大多會來自中國。中國製電動車電池占全球產量76%,而歐盟僅占全球產量不到10%。

歐洲審計院成員特爾波姆(Annemie Turtelboom)告訴媒體:「如何在不損害產業政策和消費者利益的情況下達成目標,歐盟正面臨難題。」她說,2026年將是政策檢討的關鍵年。

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是在美、歐的最主要電動車製造商,但在中國車款競爭下也正臨降價壓力;旗下擁有寶獅(Peugeot)及飛雅特(Fiat)的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和雷諾集團(Renault)等歐洲汽車製造商也正爭相研發自身的平價電動車款。

雖然歐盟的電動車銷量一直在增加,但成長主要是因為補貼。此外,充電基礎設施不足也是問題之一,70%的充電站集中在德、法及荷蘭,歐盟也沒有達成廣設100萬個充電站的目標。

特爾波姆和記者交談時還說:「(電動車)價格將須減半,靠補貼政策看來行不通…光歐洲製的電動車電池就要價1萬5000歐元。」

生質燃料、合成燃料和氫能等替代燃料以商業規模量產仍處賠本狀態。

歐洲審計院表示,儘管推出新的檢測標準和歐盟6期(Euro 6)排放標準,歐盟並未真正減少來自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使2050年達標淨零排放更加困難。

根據歐洲審計院1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歐盟一項法規為2010年以後新登記的車輛規範平均碳排目標,但在過去12年裡,占新登記車輛3/4的汽、柴油車碳排,幾乎都沒變。(譯者:王嘉語/核稿:陳亦偉)1130423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