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質疑碳費優惠費率 環部:避免衝擊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3日電)氣候法訂定若業者達自主減量目標即可使用優惠費率,然而環團對此制度抱持疑慮。環境部強調,台灣碳定價制度剛起步,要更小心避免衝擊;碳費未來也可能2年就會檢討一次,仍有討論空間。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事業得申請自主減量計畫核定優惠費率的規定,惟必須採行具體減量措施,例如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能實質減少排放量達指定減量目標者,才能申請核定優惠費率,若屆時未能達到者也須追補繳。

然而,環保團體對於優惠費率制度仍抱持疑慮,認為業者在改善設施的同時就可降低碳費,政府卻還多給優惠。

環境部長薛富盛告訴中央社記者,尊重環團的發言,相信他們是希望政府加快腳步;但徵收碳費牽涉的層面很廣,一來是關於企業競爭力、國家經濟發展,甚至擔心民生消費是否會受影響,因此初期還是要更謹慎小心。

薛富盛說,全世界各國在推動不論是碳費、碳稅,最初都是戰戰兢兢;以新加坡例,最初碳定價1噸也才新幣5元(約新台幣117元),慢慢才往上增加,預計2030年可望達到新幣50至80元(約新台幣1170至1875元)。

薛富盛表示,台灣碳定價制度才剛起步,要更小心,也不希望企業因為徵收碳費變得更難運作。

薛富盛透露,其實環境部有與許多業者會談,如鋼鐵業原本有喊漲,但後來經溝通後表態願意配合政策。

他強調,碳費未來也可能2年就會檢討一次,仍有討論空間;國際間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還在試行,2026年才正式開始,很多細節仍在討論中。(編輯:李亨山)1121213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