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OP29進退兩難 想領導氣候議題卻不願多出錢

中國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也是大型開發中經濟體最有錢的。(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國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也是大型開發中經濟體最有錢的。(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特稿)中國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也是大型開發中經濟體最有錢的。它既與窮國同聲要求工業發達富國「污染者付費」,又被歐美等國要求一起「有錢出錢」。它有野心領導全球氣候議題,卻在COP29顯得進退兩難。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9次會議(COP29)的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會場,歐洲媒體Politico觀察到大紅色裝飾的中國館裡,總有人潮排隊領取可現場代寫自己漢字姓名的扇子紀念品,以及招待喝到飽的茗茶。

不過COP29於11日至22日會議期間,中國的「人氣」可不只如此。

這一屆全球氣候大會歐美政壇「大咖」多數缺席,而中國代表團則規模近千人,龐大的「存在感」特別引起國際媒體及與會人士關注。更不用說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占全世界30%,並且還在增加,又因這次大會談判重點在「show me the money」,財力弱的國家需要富國拿出巨資協助因應氣候變遷,中國的角色自然顯眼。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執行秘書斯帝爾(Simon Stiell)呼籲中國加緊步伐、協助領導對抗氣候變遷,「從提出一個新的氣候目標做起」。中國自願承諾的減碳目標相對保守,COP29期間不斷被鼓勵加速加碼,但中國官方對提高減排承諾說法仍很模糊。

另一方面,奈及利亞環境部長拉沃爾(Balarabe Abbas Lawal)在巴庫告訴英國衛報(Guardian),「中國和印度不應該與奈及利亞和其他非洲國家歸於同一類⋯⋯他們也應該(像已開發國家對氣候融資)做出貢獻」。

商定新一輪的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目標是COP29關鍵議題,過去氣候大會談好的權利義務是已開發國家出錢、開發中國家收錢。衛報指出,一些開發中國家代表認為,如今中國也該出錢幫助貧窮的氣候受害國家,印度則不該跟弱勢國家分享富國在COP承諾的資金。

中國政府在巴庫會場忙的是守住立場,一方面要別人做更多,例如與最「麻吉」的全球南方「77國集團」(G77)共同堅持已開發國家新一輪氣候融資承諾應每年至少1兆美元(約新台幣32.5兆元),也就是比上一輪承諾目標多10倍。

中國另一方面則宣傳自身努力。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首度提出,中國自2016年以來已提供開發中國家共人民幣1770億元(約新台幣7976億元)的氣候資助。中國官員也在會場提及中國輸出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設備對全球綠能轉型的貢獻。

雖然丁薛祥未說明中國式資助的內涵,不過跨英美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發表研究,指中國自2013年透過「一帶一路」的雙邊或多邊財務機制,每年約提供38億美元(約新台幣1237億元)的氣候融資,但絕大多數都是貸款。

該研究指出,中國的氣候融資只有3%是補助,遠低於已開發國家在COP機制下的氣候融資有39%是補助。換言之,中國對其他開發中國家的資助有97%是要「欠債還錢」的。

對於已開發國家希望中國一起幫忙出錢,據中國官媒「中國日報」英文網引述氣候特使劉振民,他說中國「沒有義務貢獻在預期於COP29宣布的2025年後氣候融資目標」。

換言之,中國不想被納入COP架構下的氣候融資「金主圈」。歐美等國早已主張中國放棄開發中經濟體的定位,但中國雖克制自己藉此定位在國際組織體系裡跟窮國搶補助,卻也絕對抗拒「升格」,避免擔起已開發國家的責任。

可是中國又想成為國際領導者。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主任李碩在氣候議題網站CarbonBrief論壇表示,中國在塑造自身為氣候領袖上已經投入很多,它在本屆氣候大會的表現,將會傳達出未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角色的重要訊號。

「每個人現在都看向中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曾任美國國務院氣候變遷特使的潘興(Jonathan Pershing),因各界預期川普(Donald Trump)新政府可能再次退出全球氣候議程,「當美國退出,中國將會遞進,但是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填補美國空缺)」。

中國式的國際氣候議題領導,簡單說就是「人到,錢不到」,在氣候大會熱鬧現身,但只在自己充分掌控的雙邊或多邊方式下給錢。

倫敦智庫「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分析,COP29所談判的「新氣候融資集體量化目標」(NCQG),不只是提出資金數額目標,還包括如何報告、落實和規管的機制,但目前中國缺乏氣候融資的追蹤和揭露系統。

除了資訊收集和透明化制度尚難與國際接軌,中國其實還有個難題,也就是錢不夠用。

據去年12月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提交的通報,若要達成本身的減碳承諾目標,估計2021年至2030年要花費人民幣19.8兆元(約新台幣89兆元),若再拉長到中國設定的2060年淨零排放目標,轉型調適花費將達人民幣260兆元。

歐洲聯盟(EU)早就是全球氣候議題的領導者,未來也受到更多期待,但歐盟國家同樣面臨財務窘境,國防、產業自主等新政策重點都要花大錢,遑論本身的氣候轉型所需經費。

歐媒透露歐盟在COP29提出的氣候融資目標是每年2000億至3000億美元,即上一輪承諾的2至3倍。雖然窮國和中國對此數額都不滿意,但目前各國最可能達成的目標落在此區間。

無論如何,中國若想成為全球氣候議題的領導者,只用自己的方式玩是辦不到的。(編輯:周永捷)1131123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