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研究:能源生活費升 東南亞淘汰燃煤意願降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新加坡28日專電)新加坡智庫與學界針對氣候議題報告指出,東南亞民眾擔憂能源安全與生活費,對立即淘汰燃煤的支持度下滑;俄烏戰爭爆發後,生活成本攀升可能是原因之一。

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李光耀創新城市中心(Lee Kuan Yew Centre for Innovative Cities)今天發布「東南亞氣候展望調查(2020-2024)」報告,探討東南亞民眾對氣候變化的態度。

調查顯示,2022年至2024年間,支持「立即淘汰燃煤」從31.5%降到23.8%;支持把淘汰時程延後到2030年的受訪者,則由30.9%升至34.7%。另外,傾向延到2040年的人也增加超過3個百分點,來到18%。

報告指出,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東南亞乃至全球的能源價格與生活成本都攀升,這可能是過去幾年支持淘汰燃煤比例下滑的原因之一。依據新加坡去年的能源配比,天然氣占比達94%,其他能源如垃圾焚化、生質能與進口電力占2.7%,太陽能占2.1%,剩下的1.2%則來自燃煤與石油產品。

報告指出,身為全球經濟樞紐的一員,新加坡受訪者可能更敏感地察覺地緣政治對能源供應及價格的影響,這或許也是他們較能接受最遲在2030年前淘汰燃煤的原因。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李光耀創新城市中心主席蔡君炫指出,研究顯示,儘管民眾普遍認知到氣候行動的迫切性,但對其成本、可靠性及公平性仍存疑慮;政策制定者須加強公眾信任與參與,確保氣候轉型過程既公平,又能獲得廣泛支持。

此外,2024年的調查中,日本被評為全球最具氣候領導力的國家,成為推動巴黎協定目標的重要力量。此前名列榜首的歐盟,今年則跌至第2名,美國排名第3。

報告指出,日本長期向東南亞提供援助,使其在區域氣候行動形象更為正面。資料顯示,日本、歐盟、韓國、澳洲及中國是東南亞主要的氣候資金來源,其中,日本自2020年至2023年提供的雙邊氣候援助超過230億美元(約新台幣7200多億元),但多為須償還的貸款,非直接撥款;歐盟、澳洲及美國則是向東南亞提供大量直接撥款主要國家。(編輯:唐聲揚)1141128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