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研發帶動科技巨頭搶購 優質碳權價格飆4倍

(中央社巴西貝倫21日綜合外電報導)科技巨頭為抵銷發展人工智慧(AI)造成的大量碳排,對碳移除所產出的高品質碳權需求激增,從而加劇市場短缺。不過專家們認為,這種短缺正是刺激此一新興市場投資所必需。

碳移除憑證(Carbon removal credits)與一般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s)不同。俗稱雖都算「碳權」,但前者的碳抵換額度是從大氣中直接移除二氧化碳的專案所產出(如造林、直接空氣捕捉DAC、生物炭Biochar等),而後者的碳抵換額度主要是避免或減少排放所產出(如用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防止森林砍伐等)。

正因一個是能從大氣中長期移除二氧化碳,一個只是防止更多排放而非移除二氧化碳,產出的碳權品質在市場上自然有分高低。

路透社報導,包括微軟(Microsoft)和谷歌(Google)在內的科技大廠過去兩年大量收購碳移除憑證這類優質碳權,使這類額度在2024年的價格,比一般的碳信用額度高出近4倍。

碳權專家指出,自2019年以來,大型科技公司投入數以億計美元在「持久碳移除」(即能捕捉並長期儲放二氧化碳的技術)上,過去兩年尤為顯著。根據碳市場追蹤機構CDR.fyi的資料,碳移除憑證的現貨市場和已簽預購協議的總額已達100億美元。

科學界表示,碳移除對全球減緩暖化至關重要,因為它們能真正抵消發電等仍持續使用化石燃料產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

隨科技公司擴建資料中心以驅動AI(這些資料中心通常使用化石燃料),利潤增長的同時也讓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支撐碳權需求。

氣候科技公司Patch的執行長史佩萊西(Brennan Spellacy)表示,許多其他公司也正在利用AI擴展業務,並將部分收益用於購買碳權。

史佩萊西在巴西舉行的COP30氣候峰會場邊說:「業績亮眼的公司正大力投資(碳移除憑證),這些公司業績好的原因是拜AI之賜。所以AI驅動利潤,而利潤又驅動投資。」

但碳移除憑證目前供不應求。Patch表示,透過他們購買碳權的需求中,有1/3看上的是生物炭,但由於供應不上,生物炭的碳移除憑證銷售比例不到20%;新造林的碳移除憑證需求佔25%,但實際賣出僅12%。

碳市場登記機構Isometric的商務長梅伊(Lukas May)說:「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非常直觀,從數字中就可看出。2024年,這類能持久碳移除的碳權購買量為800萬噸,今年到目前已達2500萬噸。這當中很大程度是由大型科技公司所帶起。」

CDR.fyi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發放的碳移除憑證不到100萬噸,其中大部分來自生物炭的專案。梅伊表示,在供應吃緊下,越來越多企業希望簽訂預購協議,這能讓碳移除憑證開發商提前確定未來一定會有人買,從而有助他們擴大供應量。(編譯:陳亦偉)1141122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