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倫敦14日綜合外電報導)總部設在英國的氣候刊物Carbon Brief一項分析發現,中國今年第3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較去年同期呈現持平,延續已18個月的「排放持平或下降」趨勢。
路透社報導,「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首席分析師勞里.糜偉(Lauri Myllyvirta)的分析指出,中國的碳排從2024年3月起即呈現持平或下降趨勢,也代表若到年底沒有出現激增,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可能在2025年出現下降。CREA是位於赫爾辛基的能源/氣候智庫。
先前Carbon Brief的分析發現,受年初新冠疫情後反彈的影響,2024年碳排量全年上升0.8%。
中國政府在今年9月承諾,將於2030年底前讓碳排達到峰值,然後在2035年底前以峰值為基礎,把排放量削減 7%至10%。這項宣示是中國首次明確承諾實質減排,但因減量幅度不如預期,被歐盟氣候事務專員形容「令人失望」。
美國今年在總統川普回鍋後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把可在相關議題發揮的空間拱手讓給為中國,包括11月10日在巴西開幕的COP30聯合國氣候峰會。
中國今年第3季整體碳排量持平,主要是化工領域排放上升,抹去其他領域碳排下降之功。
分析指出,中國第3季交通運輸的碳排下降5%;雖然第3季的用電需求增長6.1%,但電力領域的碳排仍持平。風電、太陽能、核能與水力發電滿足新增用電需求90%;燃氣發電也進一步壓縮燃煤發電占比。
但化工產業碳排的成長使整體排放未能下降。1到9月塑膠產量年增12%,主因是中國國內食物外送與電商對塑膠需求大幅上升。
分析指出,為因應與美國貿易戰,中國提高應用範圍最廣塑化品聚乙烯在國內的產量;此外在電動車廣為普及、交通運輸燃料需求下降之際,中國政府鼓勵煉油廠轉向化工產品生產,以緩和燃料需求下滑帶來的衝擊。(編譯:陳亦偉)114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