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科技優勢 泰國紡織業盼效法打造永續供應鏈

泰國紡織所所長陳猜(Chanchai Sirikasemlert)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誇讚台灣在智慧製造與資訊科技應用方面具有領先優勢,泰國紡織業正面臨勞動力與能源成本上升的挑戰,因此希望能向台灣學習相關經驗。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攝 114年11月14日

泰國紡織所所長陳猜(Chanchai Sirikasemlert)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誇讚台灣在智慧製造與資訊科技應用方面具有領先優勢,泰國紡織業正面臨勞動力與能源成本上升的挑戰,因此希望能向台灣學習相關經驗。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攝 114年11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14日專電)泰國紡織所所長陳猜表示,台灣在智慧製造與資訊科技應用方面具有領先優勢,未來希望與台灣合作,學習如何將AI和物聯網(IoT)等技術應用於紡織業,以推動泰國紡織業轉型為更具效率及環保的產業。

泰國紡織所所長、執行董事陳猜(Chanchai Sirikasemlert)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他稱讚台灣在紡織與資訊科技領域均表現卓越,尤其在智慧製造上整合機械與AI應用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並說:「我看到台灣的紡織機械製造商與資訊科技人員緊密合作,使生產過程更佳智慧化。」

他坦承,這方面泰國仍相對薄弱,因此希望能向台灣學習相關經驗,像是如何將AI和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於紡織業。

陳猜解釋,紡織業供應鏈漫長,從纖維生產、紗線、布料到成衣製作,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力、能源與水資源,因此「透過智慧製造,能降低成本與資源消耗,並減少碳足跡,使產業更為環保,也符合國際品牌對永續供應鏈的要求」。

陳猜告訴中央社,泰國紡織業正面臨勞動力與能源成本上升的挑戰,因此以傳統代工(OEM)的模式發展,勢必難以與越南、印尼及孟加拉等國競爭,所以須朝自有設計與永續發展方向轉型。

他說:「我們希望從OEM走向設計代工(ODM),強化設計與創新能力,並發展永續產品,例如使用泰國本地的天然纖維。」

陳猜舉例,泰國擁有豐富的天然原料,如鳳梨葉纖維、麻纖維及蠶絲等,現在業界也逐步導入太陽能設備、低耗能機械與節水技術,以打造綠色供應鏈。

他說:「這是挑戰,但也是機會。全球品牌都在尋找綠色夥伴,泰國不能落後。」

面對中國廉價紡織品湧入泰國市場造成衝擊,陳猜坦言問題「相當嚴重」,並指出低價產品進入泰國後,對國內市場造成極大壓力,消費者轉而購買便宜的進口品,導致本地業者營收下滑。

他透露,政府與業界正研擬多項對策,包括建立進口紡織品的強制檢驗標準,以確保安全並防止劣質品傾銷;同時評估反傾銷措施,但他也提醒,這必須謹慎執行,避免影響依賴進口原料的本地企業。

在出口方面,他表示,雖然美國調整關稅,但泰國對美國市場的紡織品出口表現仍穩定成長,因此影響有限,泰方也正評估要採用美國棉花原料以降低關稅成本。

陳猜強調,泰國紡織業的未來關鍵在於升級與創新,必須從價格競爭走向價值競爭,發展功能性與永續性產品,如運動服、制服、內衣等技術含量較高的領域,唯有如此,才能讓泰國紡織業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永續發展。(編輯:唐聲揚)1141114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