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再生發電史上首超燃煤 歐美化石燃料依賴反增

(中央社倫敦6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低碳與能源智庫Ember今天發布的最新報告,今年全球風力與太陽能發電量首次超越燃煤,為世界發電帶來劃時代轉折;然而歐美等先進國家仰賴化石燃料發電卻不減反增。

英國「衛報」報導,Ember的報告指2025年前6個月,全球再生能源的發電增幅已超過日增的電力需求,使煤炭與天然氣的用量出現小幅下降。

與2024年同期相比,全球太陽能發電今年上半年成長近1/3,滿足全球新增電力需求的83%,風力發電雖只成長7%,但兩者已使再生能源的發電貢獻得以首次取代化石燃料。

報告作者兼Ember資深電力分析師維楚斯莫提卡(Malgorzata Wiatros-Motyka)表示,這一里程碑代表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太陽能與風能的成長速度如今已能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增加,進入清潔能源增長與用電需求增長並駕齊驅的新時代」。

Ember這份報告指出,中國與印度是推動再生能源激增的主要力量。

另一份由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的報告則指出,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在2030年之前有望翻倍,其中80%的新增潔淨能源裝置容量將來自太陽能。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中國將繼續穩居全球再生能源的最大增長市場,印度到2029年時將成為第二大。

Ember發現,中國新增的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總和,使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化石燃料使用量較2024年同期下降2%;與此同時,印度再生能源增長量是他們電力需求的3倍以上(今年用電需求也顯著放緩),讓他們的煤炭與天然氣使用量分別下降3.1%與34%。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Ember令人振奮消息的背後卻潛藏令人憂心的信號:富裕國家(包括美國與歐盟)在發電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反而比以往更高。

目前全球58%的太陽能發電量來自中低收入國家,當中許多國家的太陽能發電近年出現爆炸性增長,中國清潔能源技術蓬勃帶動全球相關成本下降是一大主因。

Ember報告指出,太陽能發電成本自1975年以來已驚人地下降99.9%,如今價格更是低廉到一個國家可以在短短一年內建立起大規模的太陽能市場,特別是在電網供電昂貴且不穩定的地方。(編譯:陳亦偉)1141007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