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紐約8日綜合外電報導)專注潔能技術的能源智庫Ember一份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大舉投資太陽能、風能與電池領域並積極外銷電池、太陽能板與風力渦輪機,正引領世界揮別化石燃料用量增加的時代。
● 中國綠能產業蓬勃 推動再生能源成本大降
紐約時報指出,研究人員發現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生產規模讓這些綠能技術的價格下降60%至90%。去年全球超過9成的新建風能與太陽能項目,發電成本都低於最便宜的化石燃料方案。
Ember這份報告的主編布萊克(Richard Black)說:「中國就是引擎,它在改變的不只是國內能源格局,而是全球的能源風貌。」
紐時認為,受中國引領清潔能源影響最鉅者當屬美國。一是美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及出口國,二是川普政府幾乎取消所有聯邦對再生能源的挹注,還施壓他國須將購買美國化石燃料納入貿易協議。
然而隨再生能源成本下降,許多國家開始有強烈誘因減少依賴化石燃料,尤其是較貧困國家。
根據Ember這份報告,中製風能與太陽能設備帶來的能源成本下降,讓墨西哥、孟加拉與馬來西亞等國近年在日常活動(例如室內冷暖氣或交通工具動力)使用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超越美國。
另一份Ember的研究顯示,過去12個月非洲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增加60%,其中有20個非洲國家在這段期間創下進口新高。
Ember指出,太陽能板與風力渦輪機製造規模比不上中國同行的美企因而有嚴重劣勢。目前中國企業供應全球 80%的太陽能板與60%的風力渦輪機。
中國力求於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主導地位,部分出於經濟考量,也意在藉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來維護國家安全,這樣的做法對維護地球環境也有難以言喻的貢獻。科學界長期以來的共識是:唯有大幅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才是減緩氣候變遷最可靠的方法。
● 新增電力需求84%靠風光發電 燃煤漸轉為輔助
雖然中國的煤炭總體使用量尚未出現明顯下降趨勢,但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似乎已進入高原期。根據Ember這份報告指出,去年中國靠太陽能與風能滿足84%的新增電力需求,這讓中國即便在電力需求增長下,仍能成功將化石燃料使用量減少2%。
布萊克表示,化石燃料使用量下降主要來自於減少燃煤發電,並點出中國近期多項政策指令,已將補貼與生產誘因從燃煤轉到太陽能與風能。
他表示,中國雖仍在建造數十座新的燃煤電廠,但這些電廠可能不會像現有燃煤電廠般滿載發電,只會在能源需求高峰期才全力運轉。與此同時,風能與太陽能對電網的貢獻正在迅速增長。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說:「燃煤正越來越像是輔助輪,在潔淨電力系統逐漸增強與建立信心過程中,作為平衡與備援角色。」
紐時指出,中國經濟整體上正日益依賴清潔能源產業。根據Ember這份報告,去年潔淨能源的投資與生產為中國經濟貢獻近2兆美元,約佔中國整體經濟總量1/10,相當於整個澳洲的經濟規模。清潔能源產業的增長速度更是中國整體經濟增速的3倍。(編譯:陳亦偉)11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