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若未積極減碳 估2045年失業達2.8萬人

勞動部表示,在未積極減碳情境下,估衝擊產業以燃氣供應業、砂石、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等最重。圖為雲林縣六輕。(中央社資料照片)

勞動部表示,在未積極減碳情境下,估衝擊產業以燃氣供應業、砂石、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等最重。圖為雲林縣六輕。(中央社資料照片)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2日電)勞動部今天表示,若僅考量碳費徵收和再生能源發展等政策對勞動市場衝擊,在未積極減碳情境下,估2045年失業人數達2.8萬人;衝擊產業以燃氣供應業、砂石、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等最重。

政府宣示2050達到淨零的目標。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今天表示,去年就淨零轉型下勞動力因應策略議題,蒐集並分析比較歐盟、德國、英國、美國、日本、南韓、澳洲及比利時等8個主要國家或組織勞工就業相關策略及具體實務作法等資料,研究台灣可能遭遇到的勞動衝擊,相關報告並公開於網路上。

勞動部勞動市場研究組長林詩騰表示,去年研究假設碳費起徵為新台幣300元,淨零政策對大多數產業的就業影響僅在正負5%內,但對耗能產業的就業影響顯著,如燃氣供應業、砂石及其他礦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等。

根據報告,隨著減量目標愈趨嚴格、碳價持續攀升,加上再生能源發展有其極限下,造成的失業人數會持續成長,以模型推測最高在2045年失業人數達2.8萬人;主要為基層技術人員、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等受衝擊較大。

林詩騰強調,此研究僅考量碳費徵收和再生能源發展等政策,未能全面考量其他重要的減碳措施,也就是未積極減碳,如自主減量專案及碳交易、增量抵換、儲能、綠色交通、綠建築等情境下。

林詩騰說,上述措施不僅能夠激勵企業創新,進一步擴大減碳效果,同時也能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目前市場上也已經出現對碳盤查、管理、永續管理及工程相關背景的人力需求。

他提到,其實因應淨零政策,廠商會更換設備,高溫、高污染的工作環境也會改善。

事實上,林詩騰補充,超過7成企業,對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已有所了解,但企業間的準備情況有所差異,規模較大的企業對淨零政策認知較高,特別是百人以上或年營業額超過5億元的公司,9成以上都知道相關政策。

林詩騰說,調查顯示,89%的企業在人力資本方面保持不變,10%表示人力有所增加;企業普遍認為須提升員工專業能力,特別是節能和碳盤查方面;據他了解,大部分企業現在是先透過企業內部的教育訓練,也鼓勵員工進修學習,促進企業轉型。

至於對推動淨零排放的主要挑戰,報告指出,51.45%企業指出缺乏技術專長,52.7%認為資金不足。(編輯:陳政偉)1131022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