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部:促進費專款專用並擬退場機制 不會綠色通膨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7日電)媒體報導,產業憂心碳費與促進費同時徵收,可能會引發綠色通膨。環境部回應,促進費並非對所有產業徵收,且專款專用,並擬有退場機制,不會有綠色通膨情形。

環境部研議「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融入「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並新增源頭管理與綠色設計等規定,規劃徵收「資源循環促進費」。媒體報導,產業界若同時面臨碳費跟資源循環促進費的雙重負擔,會引發綠色通膨心理。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草案仍在研議中;現階段規畫將再利用的資源分級管理,如路基填料或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環團認為這與「掩埋」和「燃燒」無異,因此要求更嚴謹的管理。

賴瑩瑩表示,擬將再利用產品劃分成高、低風險產品,並訂不同程度的管理方式。用於原料、材料,進行高質化處理的疑慮較低,但若是做為燃料、填土等,則需要嚴格把關。

循環署表示,促進費非全面徵收,僅就回收再利用缺乏市場競爭力且具資源循環利用必要性廢棄物,如未妥善去化致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向其廢棄物產生者課徵,促進費並納入回收基金管理專款專用。

循環署進一步說明,若再利用產品去化無虞且具市場競爭力,草案將訂有減徵、免徵、優惠、抵減、退費、退場相關機制與配套措施,不會有綠色通膨情形。

資源循環署強調,已盤點促進費、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等收費對象,未來立法通過後不會有重複課徵情形,更不會有綠色通膨情形;未來將持續與各界充分溝通,交換意見,綜整考量後再行預告草案。(編輯:李亨山)1130507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