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所22日首批掛牌國外碳權 可助企業「碳中和」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中央社製圖)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10日電)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碳交所表示,環境部規劃2025年開徵碳費,因此目前首批掛牌國外碳權暫不可抵充國內碳費,也不能直接抵歐盟碳關稅,但可做為「碳中和」之用。

碳交所解釋,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國外碳權確實有機會抵充碳費,但須待相關子法訂定,以及政策明確規範;不過,以目前的狀態而論,首批在碳交所掛牌國外碳權,尚不能抵充國內課徵碳費,也不能直接抵充歐盟依「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課徵碳關稅;國內企業購買首批國外碳權的好處就是做「碳中和」。

碳交所說明,企業減碳期盼達到淨零的目標,但減碳之後還未達標的部分,可購買碳權抵充,在排碳、減碳或購買國外碳權「正負抵消」後,達到「碳中和」;碳交所12月掛牌的國外碳權,正可提供企業購買後,往「碳中和」的目標邁進。

碳交所指出,首批掛牌碳權來自於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7國,依據規劃,每噸二氧化碳當量訂價落在5美元至15美元,初期僅限國內法人購買。

碳交所表示,依規劃,購買碳權價格將以每噸為單位,一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訂價大約為5至15美元;每天交易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3時30分止;買方以本國法人為限;企業買進碳權後,不能再把碳權放在碳交所平台轉售。(編輯:黃國倫)1121210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挑戰,台灣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分子,責無旁貸。中央社在邁向百年之際,一本專業,建構淨零碳排網站,以國際報導為經、國內報導為緯,提供第一手、即時的淨零趨勢、法令與科技新知,帶領讀者與國際社會同步,邁向低碳未來。

Logo設計理念:結合中央社企業識別(CNA)及兩個無限符號(∞),象徵對環境永續付出、循環不懈的承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